白癜风植皮手术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622758.html据每日粮油收集到的最新消息显示,有关部门计划将中储粮包括油料加工在内的部分贸易业务转移至中粮旗下,力图打造超级粮商。
这份消息最先由彭博新闻社,国内主流媒体转载。不过,截止目前为止,尚未收到来自国资委、中粮集团、中储粮相关方的任何回复。
在*策与市场中摇摆的中储粮
翻阅中储粮的成立过程发现,该企业成立于年,注册资本亿元,在国家计划、财*中实行单列,主要执行国家*策性粮油的收储和保管工作,包括我们熟知的小麦稻谷托市收购、中央储备粮的管理以及临储收购计划等,执行主体均为该企业。
在年前后,由于国际粮食市场的剧烈变化,当时作为*策执行主体的中储粮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大粮商的口号,开始以仓储为依托,在国内粮油加工贸易领域强势出击,先后组建了油脂公司、物流公司等,并获得飞速发展。
数据显示, 截至年底中储粮资产总额亿元,员工总数4.4万人,全年营业收入亿元。
但也由此让中储粮陷入“与民企争利”的争议中。
随后中储粮粮油贸易业务全面收缩,除已经开展的粮油加工业务外,核心力量重新回归仓储业务,特别是随着中储棉的并入,其*策性收储角色愈加明显。
另据来自中储粮的官方平台消息显示, 年中储粮集团公司积极落实企业“压减”、参股企业清理、闲置资产处置等改革要求,以较高的资产处置效率成功完成了66项产权(资产)转让工作。
截至年底,中储粮资产总额亿元,较年减少亿元,员工总数4.3万人,下降1.1万人,但全年营业收入暴增至亿元。
全力打造大国粮商的中粮集团
与中储粮的角色定位摇摆不定不同,中粮的市场化道路显得更加明确。
近年来,中粮重组中谷、华粮、华孚、中纺,收购尼德拉和来宝农业,业务从国内扩展到了全球,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
从年抛出全产业链概念,到时隔8年后再次打出“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大粮商”,中粮通过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了国有粮食企业第一次站在全球舞台。
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中粮进一步聚焦粮油糖棉核心业务,将农粮食品领域国有资本占比提高到80%以上,实现“”经营目标:万吨玉米、万吨大豆、万吨水稻、万吨小麦、万吨食糖和国外一手粮源0万吨,通过优化全球布局,加大一手粮源掌控,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民生食品安全。
此外,我们通过对今年中粮的一系列内部合并重组发现,其重组合并的企业并非是强强组合模式,以华粮为例,华粮自从年成立以来连年亏损,负债沉重。公开资料显示,华粮集团总负债为.4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7.56%。
与此同时,当时中粮也是盈利下降,但就是这样的一种组合,却实现了中粮在物流领域的布局,初步形成加工、贸易、物流的格局。
随后,年7月中粮向社会公布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总体方案》。通过混改,中粮集团不再“一股独大”。
投资主体多元化,成为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推手。其最著名的操作无疑是联手厚朴基金、国际金融公司、淡马锡、渣打私募股权投资等国际财团进行联合投资,收购了荷兰Nidera和来宝农业公司两家企业来宝农业。
而此次,一旦中储粮旗下的油脂业务划归中粮所有,则中粮有望超越益海嘉里成为国内最大的大豆压榨企业——此前,其合并的中纺粮油已经占据国内大豆压榨前十行列,而中储粮旗下的大豆压榨项目更是位居前五行列。
在我国对外依赖度最好的大豆产业领域,中国式巨无霸压榨中心即将形成。
若成立,没有贸易的中储粮和日益强壮的中粮
假设中储粮贸易业务划归中粮消息成真,那么中储粮将再次回归*策执行主体,而中粮无疑将更加强壮。
而早在年就有产业人士指出,中国出不了“ABCD”这样的跨国巨头,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市场化程度不够,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相关制度规范上。
“由于*策制定上的一些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粮食系统分成了储存、贸易、加工、进出口这样的分工,这点从我们现在中储粮、中粮、中谷、华粮这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上就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导致有原粮的不搞加工,搞加工的找不到粮源,对企业的发展束缚较大。”
但现在来看,随着中粮业务规模的异*突起,我国的粮油产业发展又将有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