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巨奸蔡京秦桧严嵩的书法艺术ovev55dw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巨奸蔡京、秦桧、严嵩的书法艺术


蔡京、秦桧、严嵩三个人是中国历史上被其后人公认的大奸臣,因为他们的千夫所指的人品故其书法成就均一概被后人唾弃,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也极少;但有意思的是,这一点并没有影响他们各自的书法艺术成就在史书和乡俚民间代代流传。蔡京(1047——1126),北宋福建人,宋徽宗时期六贼之首;但蔡京的书法自成一格,就连狂傲的米芾都自愧不如。史书记载说,有一年夏天,两个下级官吏极为恭谨地侍奉蔡京,不停地用扇子为他扇凉。蔡京心中喜悦,于是要过扇子,在上面为他们题了两句杜甫的诗。没想到,几天之后,这两个家伙忽然阔气起来,一问才知,他的扇子被一位亲王花两万钱买走了。两万钱,大约相当于当时一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花销。而这位亲王,就是登上皇位之前的宋徽宗。可以想见,这位本身就是书法大家的宋徽宗是何等喜爱蔡京的作品啊。一次蔡京问其时名噪华夏的书法家米芾:“当今书法何人最好?”米芾答:“从唐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当时“苏*米蔡”之蔡,据说原指蔡京,后人恶其奸邪,易以他之前的蔡襄(1012——1067,北宋福建省人,书法家。书法浑厚端庄、醇厚婉美,自成一体)了蔡京书法欣赏秦桧是状元出身,博学多才,书法颇有造诣。为官早年名声尚好,深为宋徽宗喜爱,被破格任用为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据说,在处理公文中,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乃利用公务之暇,潜心研究字体,尤其对徽宗赵信的字甚有研究,后在仿照赵佶“瘦金体”字体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独特字体,工整划一,简便易学。于是他开始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誊写奏折。这引起了徽宗的注意,下令秦桧将其书写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统一按范本字体书写公文,这一措施很快得到了推广。这种字体逐渐演变为印刷用的“宋体”。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宋体”一脉相承,有人说宋体就是“瘦金体”的印刷体。时至今日,宋体仍然是应用最广的字体,它为汉字的普及、传播功不可没。仅凭这一点,秦桧就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按一般的习惯,秦桧创立的字体应该叫秦体。但是,由于秦桧是奸臣,才把这种字体命名为宋体字。严蒿(1480-1567年),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江西袁州分宜人。严嵩自幼聪颖好学,5岁在严氏祠启蒙,9岁入县学,10岁县试拔擢超群,19岁中举,25岁殿试中二甲进士,进入翰林院。从这份学历履历表可以看出,严嵩一直是个优等生,而且小时候是神童。当时嘉靖皇帝迷长生不老之术,喜以青词向上天祈福。而严蒿善于起草青词(祭神的文书),讨得嘉靖欢心,遂取得内阁首辅之位,时人讥为“青词宰相”。其权倾朝野,趋炎附势之徒都投靠他,竟有30多个官员做了他的干儿子。据齐如山(1875——1962,戏曲理论家、作家)在一本书里记载,清代京城有顺天府乡试的贡院,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乃天下乡试第一,皇帝非常重视,主考官都是尚书衔的。可这个贡院的大殿匾额上“至公堂”三个大字,是严蒿所书。这样一个为朝廷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悬挂的竟然是大奸臣题写的匾额,谁也会觉得不舒服。乾隆帝想把它换掉,便命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大字,他自己作为喜好舞文弄墨的天子,也写数遍。然而他发现,自己的御笔和其他人所书,都不如严蒿,只好作罢,仍然让严嵩的字高高悬挂。顺便提及的是,日前,堪比上述三大奸臣的近代巨奸汪精卫的书法作品以底价3500港元价格在上海拍卖,结果举牌竞拍者众多,价格一路飙升,最后以高出底价63倍的22万港元成交,远远超过国内一些大师级作品的拍价。汪精卫大汉奸身份特殊,有人认为他的作品本就不应该拿来拍卖,更没有资格与大师们相提并论。但艺术市场有它本身的规律,更多的人认为,收藏作品是收藏历史,所看重是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不必和作者的*治观念扯上关系。今天,书法已经成为人民大众的普遍爱好,书法也已经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人品,说到底只能是书法家“书外功夫”的一种修养。看来,再继续以书法家的“忠”和“奸”来衡量古人的书法作品,以人废字显然有失偏颇。张祖涛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凤山村24组邮*编码226521电话13382362530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