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云洞探幽访古ebh3oj0s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技术好

白云洞探幽访古


今年的夏天,可谓“水深火热”,先是南方洪涝,后是北方水灾,再就是甘肃的泥石流,俄罗斯的漫大火,而号称“四大火炉”之一的济南,先是热的要命,后是阴雨连绵。在热得要命的那几天,我几乎没有走出过家门,好不容易等到了下雨天,结果是一场接着一场地下个没完。生性“好动”的我实在“憋”不住了,瞅个不下雨的阴天,约上了几个也是“好动”的朋友,毫无目标地沿着旅游路向着大山深处进发。沿着港九公路穿行在大山之中,经过了几个迂回,绕过了几个盘旋,终于“爬”上了大山的山顶。其实,说是山顶,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种“山高人为峰”的山顶,也不是“会当凌绝顶”的山顶,而是工开凿出的穿越山顶的“峡谷”。雨后的“峡谷”,紫褐色峭壁被冲刷的格外亮丽,崖石的棱角被冲刷的格外的分明。我们在“峡谷”最高处停下车,一边呼吸着大山深处特有的清新空气,一边欣赏着漫山遍野的山林绿色。一阵烟云滚来,滚到了我们的脚下,一向自称是历城“徐霞客”的老张告诉我们:“这座山叫桃花岭,北边是港沟,南边是西营。”他又故作神秘地让我们向南走了几步,一句“我谨代表西营镇的三万多人民欢迎你们”让我们忍俊不禁,等我们笑着回到原来的位置,他又伟人似的挥了挥手说:“港沟人民欢迎你!”又引来我们的一阵开心的笑声。等我们看够了,笑够了,他指了指东南方向说:“在那个山上有个神秘的天然石洞,叫白云洞。很早以前时常冒白烟,洞前曾经有过一个道观,不知现在洞里是否还冒白烟,也不知曾经的道观现在是否已修缮,我们不妨去看看。”也许是那座山神奇,也许是那个山洞神秘,也许是都想看看那个道观,大家毫不犹豫地上了车,一窝蜂地下了山。车行山间公路,如行云雾之中。我们在大水井的村南拐进了乡村公路。大约走了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在青龙山的山脚下寻得较为宽敞的地方停下了车,寻得一条山路浩浩荡荡地上了山。我们踩着丛生的野草,随着崎岖的山路蜿蜒,踢踢踏踏的脚步声惊得灌木丛中的禽鸟飞鸣,稍不小心碰碎玉米叶子上的水珠,又引来几声大呼小叫,舒缓了人们身躯的疲惫。不知是谁发现了隐约在玉米地的石头房子,以为离白云洞不远,便大声吆喝着加快了步履,其他的人也以为快要走到了目的在地,一个个抖擞起精神轻松了酸胀的双腿,唯有“徐霞客”,不紧不迈地挪动着双脚,一步一步地走在人群的后头。这是一间简易的石头房子,门前散乱地摆着七大八小的石头,打眼一看就知道是看护山林或庄稼的村民用来休息的地方,让大家有些垂头丧气,一个个有气无力坐在这七大八小的石头上,拧开矿泉水的瓶盖就是一阵狂喝猛灌,额头上的汗水顺着鼻沟淌进了嘴里,顺着嘴角淌进了脖儿梗。不知从哪钻出了一位虎视眈眈的村民,吓了我们一跳。当知道我们的来意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还以为是偷核桃的呢!”我说:“大白天的哪来小偷呀?”他愤愤地说:“一到瓜果成熟的季节,晚上有偷的,白天也有偷的。这不,前两天的夜里,邻居家两亩地的核桃就让人偷去了一半。”我说:“我们这七大八小的可不是小偷呀!”他笑了笑说:“一看就知道你们不是小偷。这几年随着旅游的开发,城里人来我们这里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瓜果成熟的时候。”他又有些气愤了,脸胀的通红,拧着脖子说:“来我们这里也没有什么好吃的,无非就是些瓜果梨桃,吃点也没啥,吃能吃多少呀?可有些人吃完了再拿着,拿点也没啥,最可气的给糟蹋,不懂的生熟见到大的就摘,摘下来看看不熟就扔。”我有些汗颜了,岔开话题问白云洞怎么走,他指指点点地告诉了我们。稍作休息以后,别过村民,别过石屋,选择了一条近路开始了攀登。小路越走越窄,越走越陡,最后是灌木杂草挡住了去路,询问不远处几个打核桃的村民,他们笑着告诉我们说“路就在你们的脚下!”仔细寻找原来有一条小路道隐藏在了灌木丛中。我找来一条树枝,折去树枝的枝枝蔓蔓,制成了两根简易的拐杖,一根递给了年龄最大的老周,一根用来拨开山路的杂草和张扬细刺儿的山枣,率先走进了灌木丛中。在灌木丛中大约穿行了十来分钟,脚下的小路变得宽敞起来,路旁的灌木丛变得稀少起来,碗口粗的柏树、楸树变得越来越多,不时可以看到杂草丛中,灌木丛中,还有柏树、楸树下的残垣败石。我们知道,传说中的白云洞就要到了。果不其然,在密密麻麻的青柏下,一座高约3米、宽约15米的山洞透着几分威仪,透着几分沧桑,振撼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这群探幽访古的男女老少,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水,争先恐后地挤上了早已废弃的台阶上,争先恐后地跑进了宽敞的白云洞中。进得洞来,空气湿润,气温凉爽,给人一种异常清凉的感觉,而洞顶上的钟乳石,倒挂着万年的造化,突兀的怪石,增添了永恒的神意。从事地理教学的赵老师用专业术语向我们介绍说“济南的南部山区,是泰山山脉的古老断层带,所以山陡峰峭,山涧奇多。”他又指着洞壁上散布着那些大大小小的洞说:“这些洞别看大小不一,都属溶岩地貌结构。不过,大的不一定深,小的不一定浅……”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周老爷子一声呼喊吓了大家一跳。原来,周老爷子不满5岁的孙子,趁人不注意,调皮地要钻一个小山洞,惊得大家象丢了*。热心的“徐霞客”,三步并做两步爬到洞口前,抱下了这位调皮的孩子。在大家忙着拍照的时候,我走出了白云洞。远处的峭壁云峰,云淡雾轻,近处的灌木丛林,野草丛生,拂来的山风,起伏着苍松翠柏,缭绕着陡峭的山路。洞口的北边,一棵粗壮虬劲的柏树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的根盘绕在石头上,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灵性,树下残留的建筑遗址,似乎要告诉人们,这里的建筑小巧玲珑。我自己在静静想象,假如这处遗址真的是一座建筑的话,那参天的大树与小巧玲珑的建筑融合在一起,是何等的幽雅俏丽?走下进洞的台阶,被雨水清洗过的几块断裂石碑,让我坐在了它们的跟前。我轻轻抚摸着石刻的字迹,静静地把散乱的碑文读完,串起了这样一个轮廓:这里曾有过一个建于元代的全真道观,这座全真道观的名字叫“白云观”,“白云观”曾在“大明嘉靖”年间重修过。而依稀可见的“白云洞记”,似乎又让我读出了这家道观的兴旺与衰败,读出了这白云洞的遗存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人文气息。我不知是因为洞前有了道观而时常飘出白云,还是因为洞里时常飘出白云而有了道观?还没有从历史的沧桑中走出来,一阵叮咚作响的泉水把我引向了洞西南的山崖下。但见清澈的泉水从石罅中涌出,又沿着几根钟乳石轻轻跌落,跌落在钟乳石下的泉池里,其形如雪花飞溅,其声似珍珠落盘,而壁石上模糊的字迹告诉我,这眼泉的名字叫“雪花泉”。一阵嘈杂的声音打破了洞前的宁静,洞口先是蹦出了那个调皮的孩子,走出了身体康健的周老爷子,簇拥出了戴着近视镜的赵老师,“徐霞客”的手里还托着一块斑斓的石头……我随着众人沿着洞前的羊肠小道,向北走进了凹进去的山崖,这里能避风,能挡雨,还能遮骄阳,只是不知是谁在这里安放下了结实的石桌、石橙。虽然不太精美,但给这空旷的山野增添了几丝为数不多的生活气息……大半天的时间过去了,肚子也有些饿了,我们走在了下山的路上。虽然没有看到传说中洞内飘出的白云,留下了多多少少的遗憾,但喝过了“雪花泉”的水,抚摸了灵性的古柏,也探了白云洞的幽,访了全真道观的古,心中也感满足。因为,在这里,浮躁的心,走向了平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