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对肿瘤成因和治疗的两种理论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方法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y9q4z0m.html

对于癌证的成因,中医目前主要有两种相反的理论:一种认为癌症是热症。另一种认为癌证是阳虚寒凝,也就是癌症是寒症。以下分别分析这二种理论。

在探讨癌症成因及治疗方案时,热症理论成为了诸多专家研究的焦点。癌症被视为一种全身性热症,主要由体内阴阳力失衡所引发。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不宜采用攻击性过强的方法,也不宜盲目补充营养。相反,应该采取温和的解热泻火的治疗方式。若平时摄入的营养物质超出了体内日常需求,这些多余的营养物质便会在体内滞留。随着时间的推移,滞留的营养物质会发酵并产生热量。当外部感染或感冒导致表闭时,内热无法正常排出,久而久之,阳热之力便会亢进。当这种亢进作用于肝脏时,便可能引发肝癌;作用于肺部时,可能导致肺癌;作用于肠胃时,可能导致肠胃癌。有趣的是,部分癌症患者的发病过程与感冒有关。尽管癌症患者多数表现出虚证的症状,但盲目进补并非明智之举。一旦给患者补充营养,病情可能恶化,患者痛苦加剧,甚至加速死亡。实际上,所有癌症的根本原因是营养和废物的滞留对内部机能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某一器官或组织脱离整体控制,形成独立的新生命体。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癌证患者是身体强壮、历来少病甚至无病的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体内阴阳力亢进,使得废物和多余营养物质更容易滞积发酵生热,以及食入的生热物质过多,从而增加体内的热力积存。癌证成因可以简化为热毒为患。

持此观点的还有李可、刘弘章等。

李可治癌用攻癌夺命汤:“海藻、生甘草、木鳖子、鳖甲、蛇舌草、夏枯草、蚤休、蛤壳、黄药子、生半夏、生姜、玄参、牡蛎、浙贝、山茨菇、山豆根、全蝎、蜈蚣、雄黄”治疗肿瘤,他的治愈率是很高的。其中的海藻、蛇舌草、夏枯草、蚤休、玄参、山豆根等均为寒凉药。全书共11个病例,仅脊柱神经胶质瘤用麻附细辛汤,是寒型的肿瘤。

刘弘章认为:癌就是痔疮,都是血热妄行症候群,都是热性病。治疗用控癌散(西红花、三七、羚羊角、沉香、沙鱼胆、山楂、木香、菊花、猪苓及其他保密成分)。金丝地甲胶囊:金丝吊葫芦(三叶青)、地龙、鳖甲、灵芝、三七等,也是寒凉之药。

第二种理论则认为:

癌症,这一医学难题,其本质被孙秉严等医家阐述为阳虚、阴盛、寒凝。在孙秉严的《治癌秘方》中,他明确指出,人体在阴阳失衡、气血不和、五脏之气紊乱的状态下,如同门户未闭,外邪乘虚而入,扰乱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这些外来邪气如同破坏者,耗捐了人体的精血津液,引发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湿停等病理变化。这些病理变化如同连锁反应,产生气、血、痰、食等病理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病理产物相互交结,形成有形的肿物,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肿瘤,不论生长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其发生都可以归结为肝的疏泄功能、肾阳的温化功能以及脾的生化功能的失常。肿瘤病人的特点在于五脏功能的低下,正气虚羸,机体营养物质亏乏。通过印法结合四诊对癌症进行辨证,结果显示大多数癌症病人的证候属于虚寒,他们的免疫功能明显低下。癌症,虽然是局部的肿瘤问题,但更是全身的疾病。除了肿瘤本身,病人的饮食喜好、是否偏好寒凉食物,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得神或失神等情况,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孙秉严对癌证的治疗采用补阳、疏肝,温肾,补脾等方法。补阳用附桂姜,活血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莨菪茎叶、洋金花、天仙子。攻下用川军,芒硝,二丑,槟榔,补脾用党参,熟地,良姜,白术,理气用木香、厚朴、佛手、枳实。攻毒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药子,川断,沙苑子,天南星,急性子,土茯苓,百部,狼毒等综合治理方法。

孙秉严医师在面对肿瘤病人时,坚信寒型体质的病人占据了80%以上。然而,他的治疗方案却并非单纯地以温热药物为主,而是采用了寒热搭配的方法。在他的处方中,我们可以看到附子、桂枝、生姜等热性药物,同时也使用了二丑、大黄等寒凉药。这种独特的用药方式,既调节了病人的寒热体质,又针对肿瘤的特性进行了治疗。除了常见的中草药,孙秉严医师在治疗过程中还运用了一些具有剧毒的药物,如巴豆、斑蝥、蟾酥、蜈蚣等。同时,他还使用了汞化合物如轻粉(氯化亚汞)、白降丹(氯化汞)等剧毒物质。这些剧毒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对正常细胞造成严重损伤。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非常谨慎,以免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根据孙秉严医师的治疗经验,经过5年以上的治疗,约有50%的病人能够生存下来;而经过10年及以上的治疗,约有20%的病人能够长期生存。这些数据表明,尽管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剧毒药物,但孙秉严医师的治疗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疗效。李小艺医师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癌症的治疗。他认为慢性疾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阳火不足,导致体温下降、气血滞行以及机体运化不畅。这些因素导致痰、瘀血、滞气、结石等物质在体内瘀积,形成堵塞。他将这类疾病统称为“寒凝诸症”,而癌症则被称为“寒凝重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李小艺医师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了炙和重用丹药的方法。此外,李小艺医师在治疗过程中也经常使用一些动物类药物,如蜚蠊、蟋蟀、鼠妇、土狗等。他认为这些药物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能够帮助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与此同时,火神派卢崇汉医师也在治疗癌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据报道,他在半天门诊中曾为39名病人诊治,其中12名是癌症患者。在这12名癌症患者中,有6例使用了附子;而使用黄芩、大黄、知母的有3例。这说明即使是属于火神派的医师,在治疗癌症时也并不完全依赖于温阳和热药。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火神派的代表性人物祝味菊医师,他在68岁时死于喉癌。祝味菊的妻子梅漱芬在47岁时死于乳腺癌。这些案例表明,癌症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与技能。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癌症归为阳虚寒凝或单一的病机,而是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