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表证没有解除,发热、畏寒、头痛等症仍在,而见脉浮弱的,应当用解肌发汗法治疗,适宜用桂枝汤。脉浮说明病邪在表,脉弱说明人体正气不足,此时不管有汗、无汗,都只能用桂枝汤扶正解表,而不能服用麻黄汤发汗解表。
44,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太阳表证,误用攻下法,表证未除,而又出现轻度气喘的,这是由于表邪郁闭、内迫于肺的缘故,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治。下之后人体正气受损,不管有汗无汗,即使有喘证,也不能用麻黄汤,需要用桂枝汤扶正解表,加杏仁厚朴宣肺平喘。
45,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表证没有解除的,不可使用攻下法。如果使用攻下法,就违背了治疗规律,属于误治。如果要解除表邪,适宜用桂枝汤治疗。这条与上一条相似,下之后正气受损,不管有汗无汗,都需要用桂枝汤扶正解表,而不能用麻黄汤发汗。
生姜
46,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先使用发汗法而表证不解,却反而用泻下的治法,如果下后脉象仍浮的,是疾病还没有痊愈。这是因为,脉浮主病在表,应该用汗法以解表散邪,却反而用泻下法治疗,所以不能治愈。现在虽经误下,但脉象仍浮,所以可以推断邪未内陷,其病仍在表,应当解表才能治愈,适宜用桂枝汤治疗。先发汗,又泻下,人体正气一定亏虚。所幸病邪没有入里,表证还在,只能用桂枝汤扶正解表,不能使用麻黄汤发汗。
大枣
以上四条,病机相同,都是人体正气不足又有表邪。此时只能用桂枝汤扶正解表,不能用麻黄汤发汗。如果我们只是记住了这些条文,了解了这些规律,恐怕还不够。这些条文背后隐藏的是仲景治病的核心逻辑:扶助人体自身的正气,利用人体的正气和自然的生理机能祛邪,而不是用药物去消灭病邪。这是中医与西医的最大区别。这个核心逻辑,不仅反映在这几条原文中,几乎整本伤寒论的所有条文,背后都在遵循着这个逻辑。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这个逻辑,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中医。
炙甘草
老许话伤寒,持续更新中,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