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效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http://www.pfzhiliao.com/北京有效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http://www.pfzhiliao.com/「在张磊的投资价值中,《论语》中那句“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是他投资理念的绝佳诠释,而他的巨大成就也印证了这一商业模式的成功」
一场注资迷雾重重
10多年前董明珠在接手格力的时候,也许未曾料到格力能有今天的规模。年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回国时也许信心满满,但也不一定能预料到今时今日的成就。相似的是,两个自信的人都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在市场独占鳌头的商业模式。
张磊认可格力的潜力,董明珠对高瓴资本的入驻也表示接纳,这是二人能够友好合作开头。但商业的逻辑向来是欣赏归欣赏,利益才永恒。
年12月,格力电器正式确认高瓴资本为15%股权的最终受让方,高瓴和厚朴这场角逐终于分出胜负,格力的国企混改到这里也告一段落。
这场注资对于格力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远不止是锦上添花。要知道,不同于往日的风光,格力这两年脚步开始变慢,全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亿元,同比下降6.23%;疫情之下整个空调行业低迷,格力受冲击亦是非常明显,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亿元,同比下降10.21%。但就在高瓴资本进入格力的短短一年内,格力股价曾短暂提振80%(年),一时间资本市场充满信心。
往前追溯原因,我们有不少疑问,一向排斥外来资本的董明珠为何愿意接受高瓴资本的入驻?高瓴为何能赢过拥有国企投资经历的厚朴投资?未来格力的发展战略会有何调整?
一切问题的答案还要先从张磊说起。
张磊,大佬背后的男人
张磊,很多大佬背后的男人。不同于董明珠的江湖争议,小镇出身、白手起家的张磊在一众投资人和中小散户中很受认可,眼光毒辣、出手果敢、敢下决断。
张磊其人为何值得信赖,跟其经历不无关系。因为没背景,只能靠高考奋起一搏,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开启开挂人生;因为没钱,在耶鲁求学时四处找兼职,屡屡碰壁后绝境逢生,师从投资教父大卫·史文森,由此踏入创投圈声名远播。小镇青年,无财无势无背景,只能靠厚厚的调研报告获得赏识,后来掘金投资界,靠的也是深入的行业洞察和稳扎稳打的投资节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张磊带着高瓴资本一路走来,可以说是顺风顺水,15年斩获45倍收益,成为行业投资极好的“抄作业”对象。从籍籍无名到万人瞩目,张磊信奉的投资哲学一时也成为行业热谈。
张磊相信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人们也相信他,相信巴菲特不亏损的投资理念会延续在张磊身上,之后的种种战绩也加强了这种信任。典型案例莫过于大家津津乐道的那几起,投资腾讯、京东、蓝月亮......每一起都称得上经典,张磊也被戏称为“大佬背后的男人”。
那么,就是这样一个明星PE,缘何入股格力?董明珠之强势张磊必然早有耳闻,高瓴资本成为大股东后也未谋求实际控制人,为何?
从公开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来看,这或许并非张磊主动放弃的结果,格力在权益争取上几乎可以说获得了“一边倒的胜利”,可见双方必然展开了多场博弈和拉锯,更何况在谈判前,珠海国资委就流露出对格力管理层的维护。不过高瓴资本也不见得就吃亏,换个角度来看,妥协意味着张磊对于董明珠执掌的格力、对于格力管理层、对于格力在现有团队和高瓴资本加持下会一路向好,有着充足信心。
这场较量背后,彰显的是张磊和董明珠的自信,也是高瓴资本和格力的实力。
那么,话说回来,张磊究竟看重格力什么,才让高瓴资本在权益争取“节节败退”的情势下,依旧重仓格力?
为什么是格力?
为什么选格力,还得从张磊的投资理念来看,那就是“价值投资”,或者说是“趋势投资”。
张磊对于趋势的把握(至少是短期趋势)十分精准,从其成绩便可见一斑。所以投资格力,不单纯是因为创新、技术、管理等等,更倾向于认为是综合考量下格力的长线价值,符合高瓴的投资理念。
什么样的长线价值?
一句话——中国制造。张磊在《价值》一书中提出重仓中国制造,作为看长期看趋势的投资机构,在中国经济一片向好的情况下,重仓中国制造几乎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看疫情之下中国经济的恢复便可证实一二。最近几年全球化受阻、贸易保护抬头、黑天鹅事件频发,中国经济的优越性吸引了海内外不少资本,基于庞大的消费缺口,投资国内企业可以说是当前国际环境下的绝佳选择。
所以,格力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张磊斥巨资投入也不足为奇。虽然不少人质疑格力没真正的技术,但只靠销售和营销真能积攒起这么多年的品牌认知和消费者口碑吗?格力的护城河就算不是固若金汤,至少现在还能独领风骚。工业4.0时代,张磊要找在全球都有创新实力的企业,格力就是家电行业里为数不多且时机合适的好选择。作为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忠实拥趸,张磊相信格力有投长线的价值。
不仅是重仓中国制造的投资逻辑,格力的商业变现能力也是张磊看重的因素之一。
从高瓴资本今年的单向基金报告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张磊的投资趋势是长赛道和未来风口,同时十分重视企业的商业变现能力。技术流的企业如果没有较强的商业变现能力,就不是张磊的那颗菜。这一点,从早前高瓴资本大量布局科技这条赛道可见一斑,投资的基本都是能够实现长久盈利的企业。
格力不能更符合这一理念。格力多年的发展累积了相当大的优势,作为有创新能力的成熟型企业,格力要技术有技术,要人才有人才,要流量有流量,用户口碑、行业地位、渠道供应链都有优势。作为空调领域的销售之王,格力的商业化能力毋庸置疑。
加上此刻又是格力混改的好时机,高瓴一举进军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剩下那层人和也在跟董明珠的较量中,被张磊的“以退为进”策略所谋得。从入选到跟厚朴角逐,再到接受珠海国资委和格力管理层的种种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张磊仍不退缩,可见格力的潜力和未来可能获得的优渥回报,足以让张磊在当时做出让步。
简而言之,重仓中国制造也好,重仓格力也好,说到底是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窗口,跟改革开放时下海一个道理,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可能风险还更小。毕竟对于大规模投资机构,一次出击利润便已相当可观。从今年格力的分红或许可以见到一点苗头,今年4月,格力披露年分红共计亿,三次分红为入局一年多的高瓴直接变现47亿。所以,不必把资本想得太伟光正,利益和信念很多时候并不冲突。
只是令人好奇的是,同样是美的股东的高瓴资本,舍美的而选格力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创新能力,毕竟格力在半导体、新能源、前沿科技等多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尽管表现平平,但骨子里有技术基因。不过从高瓴资本以往的投资风格来看,可能更多是格力科技赋能后的发展潜力吸引到张磊。
传统企业科技赋能后会有大爆发,从以往经验来看,高瓴资本在帮助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条路上颇有心得:通过在科技和实体经济的两头寻找机遇,帮助企业升级来谋求长期合作,最终获利。
此外,格力充足的现金流(优化资产负债和自由配置资产)恐怕也是重要原因。美的是民营企业,何享健作为大股东掌握公司话语权,高瓴很难找到切入机会。
其实十几年前高瓴已经是格力的股东之一。年,也就是高瓴资本成立的第二年,张磊买进了格力股份,后面继续增持,到年年中高瓴资本以0.72%的持股比例,位列格力电器第八大股东。
有时命运就是如此奇妙。
基于未来可能的回报,高瓴想跟格力合作,那么格力又为什么舍厚朴而选高瓴呢?且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