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慧,一个在读初三的孩子,曾因腿骨折在家休息了几个月,但是初三作为升学关键期,学习压力巨大。
返回学校后,开始出现紧张、害怕考试的情绪,并逐渐发展为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在学校上课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症状,有时脸色发白,还会有抽搐现象,自此十分抗拒学校。
从家长那里得知,之前在网上见过一个“神方”,花费不少,效果却没见着,给我看了方子,里面有一味黄芪,剂量还不小。
众所周知,黄芪可以补气固表,对于气虚体弱的人有一定的补益作用,但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未免有点太过了。也难怪孩子自述有口干、便秘等上火症状。
刻诊:舌苔薄白,脉弦细,精神抑郁,胸胁胀满,纳呆,少气懒言
辨证:肝郁脾虚
拟方:太子参、柴胡、远志、法半夏、厚朴、柏子仁,炙甘草、紫苏叶等(注:中医辨证讲究一人一方,请在专业人士辨证下使用)
复诊时,慧慧告诉我,心情较之前能好点了,入睡时间缩短,夜间醒来次数减少,且能较快重新入睡。但是抽搐现象偶有发生。调整组方,又坚持吃了一段时间,胃口变好了,吃东西能觉得香,此外,原先存在的胸闷、心慌心悸等症状有明显减轻,没那么容易累了。
这时候再把脉,发现其脉象更为平和有力,不再呈现弦紧或者细弱等脉象。舌苔由薄白苔变为薄白而润,表明脾胃功能得以恢复。
我和孩子妈妈讲,都没事了,都过去了,这段时间,您真的辛苦了!孩子生病,一家难过;孩子难受,父母看着更难受,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家庭,家长着急的一夜白了头,肉眼可见的憔悴。但治好了就是治好了,平时多加巩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来抵御外邪的侵扰。
特别是一到九月,就真的入秋了,明显感觉到早晚气温一下子就降下来了
尤其是抑郁症孩子,抵抗力弱,再受到外邪的侵扰,一不小心,烦躁、情绪低落、疲劳乏力、失眠多梦的症状就会加重。特别是到了秋天,秋燥容易伤肺,若肺气虚弱或不足,就可能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引发一系列情绪和身体上的问题。所以入秋后,给孩子补气可谓是迫在眉睫。
但是到底该怎么补,还是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切不可好心办坏事,耽误了孩子。
这个方子里,我用了太子参,而不是常见的黄芪。
太子参,性平味甘苦,归脾肺经。脾主四肢,脾虚则身体运化失衡,容易倦怠,食欲不好,太子参能有效改善这些状况。另外,太子参还可以生津润肺,特别适用于气阴不足、脾胃气虚引起的症状。同时,太子参还能调养气血,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对慧慧的失眠、心悸等症状有缓解之用。
我深知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等情志类疾病,对患者及其家人带来的痛苦和困扰。
如果您或者您的家人,或者您的朋友正遭受这些疾病的折磨,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尽我所能为你们提供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生活虽有不易,但爱与希望常在。愿我们都能成为彼此生命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