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游学
“以自然为师——用最特别的方式认识世界与自己”是厚朴书院为4-10周岁少儿设计的亲子游活动。我们分月份与路线,自广东省内向外延伸,以不同的形式,或徒步、或自驾,父母带着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中,感受四季更迭,领略天地之大美,用心去丈量人生的高度,不断砥砺孩子的意志品质,成就人生之大美。
我们曾组织亲子在广东韶关红沙漠止语徒步,用脚步去丈量生命,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也曾走出广东,走进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的西安,带着孩子去切身感受冬天的西安,体验西安人的生活特色……而这一次,我们将游学定在了广东从化的乡村,让孩子们通过农耕体验,认识广东的秋天,感受丰收带来的喜悦!
金秋十月,我们与家长们商量来一次秋游,由老师与父母带着孩子一同去感受广东秋天的气息,体验宁静淳朴的农家生活,从而拥抱富足!一时之间,家长们纷纷响应,表示十分赞同让孩子去体验体验,另外历练历练——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体验乡村生活,知道一箪食一豆羹一瓢饮都是靠自己的双手辛苦勤奋劳作所得,从而格外珍惜他现有的生活;
?农村生活无非粗茶淡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既可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能使其知晓些基本的农事活动,从而多了一项生存技能;
?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外边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如果可以,让孩子们和农村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共同交流学习。
我们讲求以耕读为本,诗礼传家,耕以立性命,读可达礼义。希望孩子在本次农耕体验过程中能培养勤劳俭朴,知书达理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锻炼独立生活与自律的能力,通过体验农事活动,来磨练孩子勇毅刚强的意志,将来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能勇于直面自己,勇于直面困难,接受挑战!
《清平乐?村居》图
对于出游,小朋友无疑是兴奋的,但对于乡村生活也是知之甚少的,因此,我们在游学前,会为每个家庭准备一份游学手册,附上游学须知与介绍相关活动以及涉及到的农事知识。
并特向孩子描述了一些山村生活场景,借由宋代词人辛弃疾笔下的《清平乐?村居》,来让小朋友们提前感受下乡村的人情之美与生活之趣。
与此同时,我们还让小朋友提前画下了自己心目中的乡村模样,再与自己所见乡村作对比,加深印象,此后还能一同回顾本次游学的种种经历。
从稻谷到米饭的过程
我们这一次乡村生活体验的重头戏乃是割稻谷,割稻谷是秋天必不可少的农事活动,对于我们天天接触的米饭是怎么来的,孩子们不了解,而且你跟他们讲要爱惜粮食,孩子们的体会并不深刻或者根本体会不到。所以,我们游学前的预热环节是让孩子们了解米饭的由来,从收割稻谷开始,一直到白花花的大米,孩子们提前了解了整个过程,对于接下来的收割稻谷体验会更加的深刻。
都知道秋天给人间带来丰富的粮食,到处硕果累累,可是在城市里我们能够觉察到的,或许只是天气转凉,树叶变*,而当我们走进了乡村,我们才切身体会到,何为春华秋实,何为丰收喜悦。我们崇尚以自然为师,只有让孩子亲近自然,他们才能有所认知,有所思考,而且更加直接透彻。
我们一下车,自然清新的空气以及映入眼帘的绿色,都让人的心情格外舒畅。干净宽敞的农家大院周边的果蔬、鱼塘,以及里头各种农具、家禽都充满着浓厚的淳朴的生活气息。如同到了世外桃源,大人小孩都兴奋了起来,这是打从心里的对于平凡宁静生活的渴求,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返璞归真”吧。
农家大院
不少家长也经历过乡村生活,可是向孩子描述得再怎么绘声绘色,都不如孩子亲自走一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接受礼教熏陶与圣哲圣贤教化的同时身体力行。来到乡村,孩子们远离了电子产品,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有的是时间“浪费”在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中。
质朴善良的农家大院主人,给我们引路,为我们介绍院子里的果树、家禽、农具等,我们在趣味当中涨了不少见识。
炒炒爆米花
玩沙玩泥巴
喂鸡喂鸭
学压水泵
树下乘凉
吃竹筒饭
学使用水车
过桥走迷宫
远离城市喧嚣,一头扎进秋色中,满目金灿灿与绿油油,摸起来又沉甸甸的,一瞬间内心充盈丰收的喜悦,富足且幸福。
一方天一方地,阳光下秋风中,稻穗一浪接着一浪向前翻滚,自然开阔,人处其中却很渺小,不知道为什么,那时真正感觉到有太阳的地方,就会有希望。
农家主人给了我们每人一把镰刀,还教小朋友如何使用,怎么割稻谷,大家跃跃欲试,当用劲割下稻谷时,有的笑得像一朵花,有的则开心得蹦起来,我跟其中一位握着稻穗的小朋友说:“你手中正端着一碗饭。”他美滋滋笑了,这就是丰收带来的喜悦,以及自己劳作的满足感。
收割稻谷
肇光老师与任老师也忍不住动手了
并开始话家常,对比南北方收割稻谷的不同
当一台老式打谷机被推上来的时候,孩子们眼前一亮,这和我们之前视频上面看到的有些不同,视频里的是电动,这个用的是脚踏,更加原始。
大家捧着稻谷排队打谷,不仅是小孩,连大人们都尝试了脚踏式打谷机,随着打谷机发出来的嗡嗡的声音,再看着大家稻田里忙活的身影,农忙秋收勤奋劳作的感觉油然而生。
打谷子
孩子们的目标是合力把一块田的稻谷都收割了,后来完成了四分之三,已经很了不起了。不过割稻谷一番体验下来,小朋友们流下了汗水,也喊累了,同时更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粮食了,因为知道了农民耕作的不易。这就是耕读的意义所在了。
待在稻田里,我们舍不得离开,后来学扎了几个稻草人,孩子们把自己的衣物挂在稻草人身上,欢呼雀跃,开心合影。
扎稻草人
回去时候,我们走在田园小道上,一边是金*的稻田与沙糖桔,一边是瓜藤满架与绿竹猗猗,孩子们不由得吟唱起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只是脱口而出就不自觉唱了起来,是不是应景已经不重要了,此时这韵律应的是心境。后来孩子们反映,在学堂唱诗与在田野间唱诗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是一种心灵放逐的感觉,更加舒服惬意。
田园风光
每次游学回来,我们都会做一次回顾与分享,对本次游学做些小结,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向没有去到现场的赵老师分享在乡村游学的体验,一起来看看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吧。
炒爆米花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要翻过来炒;喂鸡的时候,鸡群抢爆米花,很有趣;我们还学压水泵,走迷宫,踩水车,割水稻,还把红色外套也给稻草人穿——嘉壹
我看见了塑料袋做的稻草人,学扎稻草人,还把马夹穿在稻草人身上,很好玩——嘟嘟
走了一次迷宫,回来又玩了一次,学割稻子,扎稻草人的时候,把帽子给稻草人戴上,好开心——乐乐
我们抓着绳子走绳网,一开始走上去有点好怕,但往前走就不害怕了,走过去就感觉很好,觉得没有必要害怕;我拿镰刀的时候,我也不害怕会割到手——睿妍我有点害怕走绳网,不过听老师讲红*过桥渡河的时候很艰难但是很勇敢,我就尝试去走了,结果真的走了过去——汛汛走绳网还有走迷宫的时候,有人带着就不害怕了——芯芯我最喜欢的就是炒爆米花,但是怕喷到脸上,就不敢尝试了,现在心里老是惦记着这事——典典
其实通过这次的秋游,我们真正学到了:
爆米花是怎么炒的,鸡鸭要怎么喂;
米饭是怎么来的,稻谷是怎么割的;
镰刀是怎么用的,稻草人是怎么扎的;
水车是怎么用的,水泵的原理又是什么;
还没有做的事不要着急去否定自己,要敢于尝试;
事情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
同时我们也切身体会到了:
我们看到的秋天和我们书上学到的秋天不太一样;
在田野里工作的时候,要穿长袖长裤与高筒靴子;
农民耕种很辛苦,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
同行伙伴之间要友好相处,不争抢懂谦让;
伙伴之间开玩笑要有分寸,不做让别人不舒服的事;
在车上要系好安全带,保持安静,不吃东西;
自由玩耍的时候,保证自己的安全,不靠近危险的地方;
玩耍的时候,东西有限时要排队等待轮流玩;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劳作是幸福的,快乐其实很简单!
每次游学都对自己有所要求,总结上一次的游学经验,好的保持,坏的改正,除了学习,更强调在游学过程中的纪律,从而做一个自律有教养的孩子。
大人们的游学后感
乡村生活其实最能锻炼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和他们在一起,你会发现他们多半诚实、善良,更重要的是乡村的艰苦生活造就了他们一个坚强的性格。都说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孩子体验乡村生活,他们才能真正地去热爱生活,真正的让一颗善良的心跳跃。
乡村的生活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更多的是平淡中带着一丝幸福和享受,而我们这一代人,对农村都有一种共同的情怀,少时想出走大时想回归,说不准具体缘由,也许人的内心深处向往的是淳朴和安宁吧。
每个人的生命长度不会相差太远,却会有着高度的不同,这都源于见识、认知、思考与体悟,以自然为师,让父母与孩子用最特别的方式认识世界与自己,从而以更积极、更健康和更持久的活力去面对生命中更高的挑战,成就人生之大美!
我们以传统文化生活化为主轴,讲求以耕读为本,诗礼传家,透过慢活、慢养、慢教的方式,开发孩子潜在人性,让孩子认识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世界。
年,厚朴书院将一如既往与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展开合作,并呼唤同频同趣的同行、学生家长以及对教育感兴趣的仁人志士共同探讨理想教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