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无处容身的世间,我们都成了扛着皮囊 [复制链接]

1#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在人生这条岁月长河中,我们总要与一些人不期而遇,或是恩赐,或是教训…

但无论哪种形式,这些经历终会被汇入过往的河流,而后被统称为“回忆”。

能将最隐秘的回忆毫无保留地展示和剖析的作家中,我最佩服蔡崇达!

常年从事媒体工作的他,在复杂现实中锻炼出凛冽深刻的笔力;以至于他的文字如同尖锐的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将过往回忆沿着纹路剪开,集结成一部不掩善恶的散文集《皮囊》。

这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呈现给读者的是14则温情又残酷的故事:有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也有作者在故乡的种种生活经历…在关乎亲情、友情、乡情的讲述中,不乏有令人泪目的篇章。

令人动容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些被拓印到纸上的鲜活记忆,不仅刺痛了作者本身,也让身为读者的你我,能够随着文字流传出来的情感,看到了某时候的自己。

在全民面具化的当代,这样直接有力的感情呈现是需要莫大勇气的!

初识《皮囊》这部作品时,因无法解读书名背后的含义,还曾将它匆忙断定为偏心灵鸡汤的畅销书。

可从书架拿下寻了处角落慢慢翻阅时,才发现这本看似散文集的作品,实则是部自传性质的短篇集;虽不同于毛姆或莫泊桑对复杂人性的揭露,却以立足自身的方式教会我们“认人又认心”。

整部作品是蔡崇达对闽南小镇记忆的回放,字里行间藏着最熨帖他生命的情感和过往:有倔强而残疾的父亲,对生活勇敢而无助的母亲,自尊心强烈到自杀的天才文展,被小镇旧俗扼杀生命的新时代女性张美丽…

在足够缓慢而冷静的讲述中,这些生命也以真实丰盈的状态呈现到你的眼前。

书名《皮囊》两字的由来,是源于作者开篇讲到的阿太带来的智慧启迪。

90多岁的阿太是个没文化的神婆,活得如石头坚硬,又能在无常中保持超然的洒脱。

当作者的外婆,也是阿太的女儿因病离世后,所有人都怕这位年近百旬的老人想不开,所以轮流照顾她。

可阿太却像没事人般,淡定的为自己女儿料理后事:甚至还在女儿葬礼那天,斜眼瞧着因悲伤哭哭啼啼的人。

除了面对生命消逝的淡然,阿太在人生要承受的疼痛上亦是毫无畏惧:切菜把手指切断了,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就如同把排骨砍断般稀松平常。

只因她觉得: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没了肉体的束缚,灵*反而会轻松。

阿太这一生唯独的崩溃,是因摔倒而全身动弹不得时;因为这“皮囊”真真困住了她的灵*,限制了她的自由。

之所以把阿太放在开篇,我想也是蔡崇达想借助阿太经历展现一个被我们忽略的事实: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人生在世,总免不了受贪嗔欲念的干扰和驱使;以至于到头来,我们的追求也限定于无额度的物质积累,当这些沉甸甸的事物填满了内心,也榨取了灵*自由的生长空间。

世间皮囊多是光鲜靓丽,可也因为过于追求美化,反倒失了本身的透明度,在充满隔阂与防备的群体中,人与人怎么也看不分明。

而对世事多几分执着洞察的蔡崇达,却想识遍这众生皮囊,亦想识破隐于皮囊骨肉下的心,所以他写《皮囊》,以来实现对个体意义的挖掘!

读蔡崇达的《皮囊》,总能在字里行间看到生活的熟悉身影。

作者笔下讲述的那些故事:不论是张美丽,天才文展,阿小与阿大,还是厚朴……每个角色都带着他们各自的皮囊与我们见面,生活在蔡崇达身边的他们,其实也生活在我们周围。

而呈现这些人与事的意义,就是唤醒我们迷失的本心!

在所有与“皮囊”相关的讲述中,天才文展的故事让人记忆深刻。

他是小镇上公认的天才,却因为兔唇的缺陷,在成长路上始终跌跌撞撞。

少时的文展,为摆脱自己的贫穷命运,以天才般的精准计算,让自己的分数停留在所向往学校的录取线上。

但因为是闭塞小镇走出的少年,身上背负着贫穷,落伍、甚至天生的生理缺陷;使文展在喜欢的北京生活中,始终被打压、嘲笑、质疑…

或许想与不公平的遭遇搏斗到底,博得所有人的认可和惊叹;文展再次以精密部署来规划自己以后的发展,以至于在外忙忙碌碌多年,从未回过故乡一次。

直到文展父亲意外去世,消失多年的他才回到故乡:

“你都不能想象他变成什么样了,很瘦,很黑,头发枯枯的,不太愿意和人说话…”

他曾花尽最宝贵的年华与外界的眼光进行殊死搏斗,可却因早年被命运捏造的皮囊束缚了灵*,导致越挣扎那些自卑和敏感则越绑越紧。

失去本心的人,无论如何努力,也始终搞不清楚自己是谁!

所以,文展再次选择了消失,离开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小镇,避开了他生命中所认识的人,从此躲进了这具失了色的外壳中,在没有归途的远方四处游荡!

不得不说:我们在世间的穿梭,其实就是皮囊裹着心行走的过程;很多时候无法承担的生命之重,也往往是走进了外界的迷雾,跋涉愈加艰难。

因为人与事物都逐渐披上了“美颜”的外衣,无论是对价值还是审美的参考,也由多样化变为唯一;而这种变化导致的后果,是在约定俗成的观念中,我们的思考力很容易受到外部干扰。

为保护自我安全,很多人也只好躲进皮囊的外壳中,匆匆关了心门。

而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

作者用尖锐的手术刀划开了封闭的皮囊,将众人隐匿许久的心重新呈现和点亮;以让我们在无常世事中,看到本心的重要性。

唤醒沉睡的本心,或者找到迷失的本心,就如同在荒野暗夜中遇到的一盏灯笼,能够让我们明明白白地看到灵*的闪耀。

毕竟,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

如今的时代,所有事物仿佛都如上了发条般,以快节奏的方式运转着。

以至于认真思索和回顾生活的人太少了,自然而然的感悟和反馈更是难得。

而蔡崇达的文字,像是对绝大畅销书籍的有力颠覆;

他以毫无写作技巧的讲述方式,把有关闽南小镇的故事和回忆缓慢呈现给读者;在朴素的文字中传递给我们看见的力量:看见自己,也看见更多人…

所以,阅读《皮囊》这部作品,就像是黎明观海,从波涛汹涌到阴云密布,最终风平浪静。

也请相信:这份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会温柔唤醒你我虔诚质朴的心,让人自然而然地敬畏起生命,重新去审视装有不同灵*的皮囊。

最后,摘抄作品的一句话,与君共勉:

“其实你过什么样的生活并没那么重要,灵*的清澈和心灵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也愿这本装帧和言语都很优美《皮囊》,成为你的睡前读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