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能根治吗 https://m-mip.39.net/pf/mipso_6698604.html1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2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3
性能特点
本品苦微寒而清利,并兼疏理,入脾、胃与肝、胆经。善清利湿热而退*,为治湿热*疸之要药。经配伍,亦常用于寒湿阴*。此外,治湿疮、湿疹瘙痒,内服外洗皆宜。
4
采收加工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才收的称“花茵陈”。
5
性状鉴别
1.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2.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cm,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10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瘦果长圆形,*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6
功效
清热利湿,退*。
7
主治病症
(1)*疸。
(2)湿疮,湿疹瘙痒。
8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9
使用注意
本品微寒苦泄,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10
药理
本品有利尿、利胆、保肝、降血脂、抗菌、抗病*、抗钩端螺旋体、杀蛔虫、解热、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10
产地
茵陈篙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安徽等地。滨蒿主产于东北、河北、山东等地
11
视频解读
12
小故事
相传,有一个*痨病人(*疸),面色姜*,眼睛凹陷,极度消瘦,找到华佗说:“先生,请你给我治治病吧。”华佗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医生们还没有找到治疗*痨病的办法,我也是无能为力呀!”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病人,发现他变得非常健康,身体强壮,满面红润。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病是哪位医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学去。”那人回答道:“我没请医生看,病是自己好的。”华佗不信:“哪有这种事!你准是吃了什么药吧?”“药倒没有吃过,不过因为春荒没粮,我吃过些野草。”“这就对了!草就是药,你吃了多少天?”“一个多月。”“吃的什么草啊?”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绿茵茵的野草说:“就是这个。”华佗一看是青蒿,便采了一些,给其他*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问那人,吃的几月的蒿,病人说是三月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
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的青蒿,给*痨病人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把根、茎、叶分类试验,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
华佗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给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练一练
A型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的茵陈商品名
A.茵陈蒿
B.滨蒿
C.花茵陈
D.绵茵陈
E.青蒿
答案向上滑动查看
D(你答对了吗)
温故知新
A型
既能补气养阴,又能清火生津的药是
A.人参B.山药C.白扁豆D.白术E.西洋参
答案向上滑动查看
E(学过的)
知识点:每天学一味中药——西洋参
明日学习内容为:
特征:表面皱缩或有瘤状突起,质硬,断面略呈颗粒状。
都来猜猜它是什么?留言告诉我答案
往期精彩回顾
每天学一味中药——泽泻
每天学一味中药——茯苓
每天学一味中药——草豆蔻
每天学一味中药——白豆蔻
每天学一味中药——佩兰
每天学一味中药——草果
每天学一味中药——砂仁
每天学一味中药——广藿香
每天学一味中药——厚朴
每天学一味中药——苍术
每天学一味中药——路路通
每天学一味中药——鹿衔草
每天学一味中药——乌梢蛇
每天学一味中药——蕲蛇
每天学一味中药——香加皮
每天学一味中药——五加皮
每天学一味中药——徐长卿
每天学一味中药——独活
每天学一味中药——桑寄生
每天学一味中药——川乌
每天学一味中药——木瓜
每天学一味中药——秦艽
常用中药鉴定及彩图1
常用中药鉴定及彩图2
常用中药鉴定及彩图3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