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对厦漳泉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GEM模型”,探究当前厦门、漳州、泉州三座城市的代表性产业集群――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在“GEM模型”下从*策、资源、市场、人才等多方面对三市石化产业的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结合当前三市提出的“同城化“构想,本文就三市分别该如何发展石化产业,才能最好实现优势互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中国论文
【关键词】产业集群 GEM模型 差异分析 石化产业
一、“GEM模型”简介
GEM( groundings-enterprises-markets)模型由两位加拿大学者(Tim padmore & Hervey Gibson )提出,用于分析某一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GEM模型确定了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三大因素。“因素I”为基础,包括“资源”和“设施”;“因素Ⅱ”为企业,包括“供应商与其他辅助行业”、“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因素Ⅲ”为市场,包括“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本文将从“GEM-模型”的三大因素入手,对厦漳泉三市石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差异分别进行分析,探究如何通过石化产业内部调整提高地区整体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二、基于“GEM模型”下的厦漳泉石化产业差异分析
总体来说,厦漳泉三市的石化产业到目前为止仍是以泉州市和厦门市为主体,二者分别呈现出产业总产值高且产业结构完整和技术先进且拔尖企业较多的特点,而漳州市则处于后发之势,不容小觑。
(一)因素Ⅰ:基础
原材料方面:在石化产业的上游,由于福建省没有原油、天然气等石化原料资源,使得整个厦漳泉地区都处在石化上游原料短缺的处境中;但在石化产业的中下游,由于泉州市最为完整的石化产业链,特别是其突出的福建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为泉州市提供了丰富的中下游石化原料,这是另外两座城市所没有的优势所在。
人才资源方面:石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性产业人才以及研发型的科研人才和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存在较大缺口,致使厦漳泉地区石化企业的市场反应力较弱,还导致了自主技术的研发薄弱。
设施方面:厦漳泉三市皆通动车、高速公路,其中厦门市和泉州市各有一个国际机场,但漳州市区到达厦门高崎机场的车程也不过40分钟。但由于厦、泉两市发展起步较早,基础设施还是更为完善一些。
(二)因素Ⅱ:企业
在龙头企业上,厦门市形成了以翔鹭石化为龙头,向上、下游延伸的石油化工芳烃系列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两个优势领域,遥遥领先。泉州市则胜在产业链完整,其石化产业集群在价值链上不存在企业空挡漳州市由于石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漳州市目前只有腾龙芳烃(漳州)和翔鹭石化(漳州)两个龙头企业,产业集群价值链上企业空挡较多。
(三)因素Ⅲ:市场
内部市场方面:泉州市同样由于其完整的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规模自产自销的生产模式,加上晋江市的区位优势,造就了遥遥领先的石化产业总产值。相比之下,厦门市和漳州市就较多的需要将本市生产的石化产业外运到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进行销售,这无疑提高了销售成本和销售风险。
外部市场方面:厦门市凭借其特区优势石化产品除内销外还大量出口至海外,受国际经济影响较大。漳州市的石化产业主要以承接厦门市石化产业为主,情况与厦门市较为相似。反之,泉州市由于自身产业链完整,石化产业的上游、中游产品以内销为主,下游产品主要是鞋服衣帽,在世界范围内均有销售。
三、对未来三市石化产业发展方式的建议
近年来,福建省不断出台有关厦漳泉地区“同城化”的相关战略,并在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在“同城化”背景下,厦漳泉地区必须加强石化产业合作,促成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的石化产业链同城化,通过优势互补实现石化产业集群的对接,提高区域石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具体建议如下:
由厦门市主要承担上游原材料进口及最终产品的出口工作。厦门市处于闽南三角区的中心地带,从这里进口上游原料不论是运往漳州市还是泉州市都更加方便快捷;再者,厦门市发展起步早,基础建设在三市中最为完善,从这里进出口原料和产品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最后,厦门市是我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在关税上有特区优待,能减少关税支出。
由漳州市主要承担新兴高尖技术产品的生产工作。厦漳泉地区在石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性产业人才以及研发型的科研人才和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存在较大的缺口。三市之中目前为止,只有漳州市明确提出对这类人才的优待*策,这无疑为高端石化技术人才进入漳州添加了不少筹码。
由泉州市主要承担下游产品生产工作。泉州市受其发达的鞋服制造业影响,对石化产业的下游产品有着极大的需求量。并且其石化下游产品的生产通过十几年的发展,不论是从技术成熟程度还是从生产规模上来说都遥遥领先于另外两座城市。令泉州市主要承担下游产品的生产,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泉州市本身拥有的优势,而且可以吸收厦门市和漳州市腾出来的市场空间,帮助泉州市突破目前的石化发展瓶颈。
努力与台湾地区的石化产业实现早日对接。台湾地区的石化产业实力在全球名列前茅,近几十年台湾全岛的石化产业下游已逐渐迁移至厦漳泉地区。但这些下游企业对石化中上游产品的需求主要还是依靠台湾岛内石化中上游企业供给来满足,如果台湾地区的石化中上游企业能落户厦漳泉地区进行生产则可以直接供应其下游厂商,拉近其市场供给半径,大大节约其供给成本。
参考文献:
[1]沈斌.同城化视角下的厦漳泉区域合作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2]杜心灵,刘浩.基于GEM模型珠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特区经济, 2014,(02).
[3]刘名远.厦漳泉同城化区域经济利益补偿与分享机制[J].发展研究,2012,(9).
[4]陈雯.基于产业梯度的厦漳泉城市联盟工业行业分工的优化取向[J].经济研究导刊,2009,(2).
[5]赖永贵.改革开放以来厦漳泉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