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好几个朋友问我,为什么最近经常发S幼堂的东西,是不是改行了~
哈哈,我说:“常知死,故贪生”。
天天和健康、疾病、意外、医疗、养老等打交道,所以总是提醒自己向死而生;要养品性、贵生命;要先自助、再助人。
保险总关生死,他虽然提倡,但最容易变成贩卖焦虑和恐惧。
一份保单经常诚实地呈现我们对身心的享乐、对健康的漠视、对疾病的厌恶、对死亡的恐惧、对未来没有安全感、对责任的逃避、对利益的计算、对财富的欲望。。。
每销售一份保单,我总是内心祈祷,希望大家身心安康,永远用不上这份保险。
有一天,参听公司一次早会,明亚的经纪人可以销售墓地了,我当时的感觉是这个职业离死亡又近了一步。
比起在发生风险后才起作用的保险(主要解决在发生风险后的钱的问题),在风险发生之前,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产品、口粮锻炼方法(之所以叫口粮,就是每天都可以做,但不伤身体的)、保健知识等,在身心健康、日常养生中帮到大家,多做一点预防的事,这也很有意义。
当然,我推荐的方法、产品都是自己实践过的,自己在用在做的。
不过,真正的好东西都稀有,也都需要缘分——合适的时空、合适的人。
厚朴中医的徐文兵老师很喜欢美食,我去厚朴上课,就很喜欢吃他们的饭,特别喜欢喝早餐里面的面汤。
我根据感觉自己试着做过很多次,味道只能接近,但远达不到还原。
我记得徐老师说过,他们的食材不一样,现在要找健康原生的食材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明星孙俪也是徐老师的粉丝,曾经就问他要食材的出处,徐老师说不敢告诉人,因为一旦大家都知道,变成商业化,这个东西就变味了~~
一年多以前,我偶尔还能吃到陈默种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菜和草莓。
遇到生Y堂,我自己就很幸运,这是我机缘,从自私阴暗的角度,知道他的人并不是越多越好,小而美可能更有利于保持他的纯度和品质。
但从更大的发心上考虑,先助已,再助人,自己受益了,举手随性分享给身边的人,算是再多走一步,谁能接上缘,还是要看各自的机缘。
我受益的东西,放在当下的你身上未必能受益,但也许会比我受益更多更大——谁知道呢,做就好了~~
保险是最后的底线,是家庭风险最后一道防线,它最好的状态是备而不用,你都忘记了它的存在,而一旦发生极端风险,它能解燃眉之急,救我们于危难之中。
但如果我们都能往前再走一步,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许就如我一个朋友所说,那就不需要保险啦~~
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
祝大家神美,形美,心情美;吃好,睡好,身体好,一切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