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发热、出汗都会耗伤津液,包括体内的无机盐会随之流失。养阴除了及时补充水分盐分,还会给予一些咸寒或酸甘滋养的中药,如阿胶、鳖甲、牡蛎、芍药、甘草等。
明天预告:中暑后气阴两伤,该如何调理身体?
清热:当出现发烧、出汗、烦躁、口渴时,中医会选用一些清热生津的药物,如石膏、知母、竹叶、麦冬等。
益气:若中暑后出现精神不振、四肢困倦、不思饮食、便溏等,是元气受到损伤的征象,中医会给予生脉饮、西洋参、龙骨等益气固脱中药。
最近天气特别炎热,在烈日下工作、运动,很容易中暑。三和中医义顺分院医师赵戈接受《活得好》访问时说,感受暑热或暑热夹湿,轻则头晕、头痛、倦怠、汗少或多汗,继而发热、烦躁、精神昏聩,甚至出现抽搐、昏厥等危重征象。中医治疗轻症中暑有四法。
赵戈医师解析,从中医的角度,暑为热邪、火邪,容易快速消耗掉人体的气和津液;暑热也容易夹杂湿邪一起伤人,因此中医治疗轻症中暑,采取清热、益气、养阴、祛湿之法。
祛湿:夹杂湿邪者,身热、烦躁、口渴的同时,还怕冷,或者后背寒、便溏,中医会给予清热祛湿的黄连、黄芩、白扁豆、香薷、厚朴等。
来源:zaobao
作者:庄秀慧
注:小编发表此文主要用于传播信息和为广大读者拓宽信息来源,若小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请持证明与小编联系,小编会在第一时间维护您的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