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据《史记》记载,《子虚赋》写于梁孝王门下,《上林赋》写于武帝朝廷之上,是司马相如最著名的作品。《上林赋》以夸耀的笔调描写了汉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及汉天子游猎的盛大规模,歌颂了统一王朝的声威和气势。在写作上,它充分体现了汉大赋铺张夸饰的特点,规模宏大,叙述细腻。
杨得意,西汉人,为汉武帝掌管猎狗的官,称“狗监”,举荐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如何创造《上林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物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同时作者亦自为不可及仇英,名英,字实父,一作字甫,号十洲,又号十洲仙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约生于明弘治中ー年左右(年)(注:也有人认为是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年)。存世画迹有《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源论画图》等
王弘《山志》:“仇十洲《上林图》一卷,临赵千里笔也。”
陈丹青《陌生的经验》评价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五代北宋的山水,格局扩大,气势雄浑,用墨趋于老熟,隋唐山水画这位少年,渐渐長大了,但是宫廷仍然热衷青绿山水,青绿山水的源头与画脉,起自隋唐,延绵數百年,忽然遇到十八岁的王希孟,又少年了一下子,出人意表,光华灿烂。”
赵伯驹,(-),南宋著名画家,字千里,为宋朝宗室。宋太祖七世孙。宋室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以画扇为宋高宗赵构赏识并予召见。曾官浙东。工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丽,尤长金碧山水。远师李思训父子,笔法纤细,直如牛毛,极细丽巧整的风致,建南宋画院的新帜。
癸已诗稿.中秋有感
——陈锋
一岁春秋一荣枯,梦里犹见上林图。
仇英当车好手笔,权把咸阳作姑苏。
赋图对读:《上林图》的继承与新变
①观看视角的不同
②人物塑造的不同
③审美情趣的不同
④意和象的区别
《上林赋》摘录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
于是乎周览泛观,缜纷轧芴,芒芒恍忽。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入乎西陂。
于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华榱璧珰,辇道纚属,步櫩周流,长途中宿。
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于是历吉日以斋戒,袭朝服,乘法驾,建华旗,鸣玉鸾,游于六艺之囿,驰骛乎仁义之涂,览观《春秋》之林,射《狸首》,兼《驺虞》
注:课堂内容来源于西安交大刘祥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