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日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展开国事访问。此次访问是对去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的回访,同时是两国元首第21次会晤、今年内的第3次会晤。这样的会晤频率凸显两国间稳固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习近平主席出访前,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接受了《环球时报》专访。
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
“希望中国合作伙伴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北方航道”
环球时报:您对此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有何期待?
杰尼索夫:中国国家主席对俄罗斯进行的国事访问具有重大意义。两国元首间的密切交流为双方各领域的双边合作发展定下了基调。会谈期间,两国将就双边关系以及国际事务中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进行讨论。
访问期间,中俄双方将签署一系列重要文件。目前我还不能公布即将签署文件的具体内容,但可以说,这些文件的签署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双边合作的未来发展。
中俄关系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的政治信任度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双边关系内涵不断充实,双方的政治力量与中俄人民对两国关系的发展给予了全面支持。
环球时报:我们知道,俄罗斯政府提出了“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俄总统普京表示,希望中国能利用北极航道,将北极航道同“一带一路”连接起来。前不久,中方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首次将“北冰洋—欧洲”蓝色经济通道纳入“海上丝绸之路”,您如何看待中俄在北极航道领域的合作前景?
杰尼索夫:俄罗斯北方海上航道拥有着很长的历史。今年是苏联科学家奥托·施密特进行广为人知的海上探险85周年。他完成了历史上首次从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到太平洋的通航,并开启了西伯利亚沿岸——即北方海上通道船只定期航行的新篇章。在这85年时间里,这一通道不仅在俄罗斯北部地区的开发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声名鹊起。
随着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层厚度的变化,以及现代化新型船只的出现,北方航道成了一条全年可用、高效可靠的交通干线,可以说,这条干线对俄罗斯经济和世界经济而言都有着巨大潜力。俄罗斯总统普京已责成俄罗斯政府建立一个单独机构,服务于北方海上航道以及相关支柱地区的全面发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水道测量、航道安全、管理以及所有配套服务等。目前这一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俄罗斯高层多次提到,我们欢迎其他国家利用北方航道通行,这可以降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货物运输成本,缩减运输周期。我们明白,要想这一交通走廊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多用途航道,并且可以承载从生产原料到集装箱的各种类型货物的运输作业,就必须为运输公司提供最便利的条件,满足目前运输领域的最高国际标准。我们现在正在逐步实现这些目标。
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在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框架内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与北方航道的结合,可以为欧亚地区打造一个新的交通格局。而这也将成为区域开发和提高经济发展与投资活力的一把钥匙。
在我看来,不论是在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中,还是在俄中双边务实合作的框架下,北方航道的建设都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我们希望中国的合作伙伴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北方航道的发展与运营。我想指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船只沿着这条通道已完成了数次中国通往西欧地区港口的往返商业航运。据我所知,中国远洋集团对北方航道的运营给出了积极的评价。专家认为,想要将货物运往欧洲,与经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航线相比,选择北方航道可以将运输时间缩短至少20天,节约25%—30%的运输成本,有助于提高中国与欧盟国家及俄罗斯的贸易量。
除了利用航线通行,中方还可以参与俄方在北极航道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合作经验,中国公司参与了“亚马尔液化气”项目,不仅涉及液化气厂建设,还包括大型海港萨别塔港的建设。
“两个对接”在两国高层签署的双边文件中常被提及
环球时报:今年五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国,俄罗斯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方面是否达成了相应的合作机制?
杰尼索夫:普京总统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致辞中指出,俄方欢迎中国提出的这一倡议,并且已经准备好积极合作,首先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形式参与其中。事实上,普京总统出席论坛并与习近平主席双边会谈,将双方此前完成的大量相关工作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早在年5月8日,俄中两国元首就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确定了大量任务,包括在欧亚空间内实施贸易投资阶段性便利化措施,建立平衡的交通、能源和生产的基础设施。
两国关于对接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进程的协议,及达成欧亚经济联盟与整个“一带一路”经济带对接协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首要意义在于,在整个欧亚空间内将两个区域性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这种尝试无论从规模还是重要性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未来,这一进程有可能成为全新的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基础,即涵盖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的欧亚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俄罗斯和中国都对这一协议的落实尤为重视。关于“两个对接”的相关问题经常在两国高层签署的双边文件中被提及。例如,年6月25日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年11月7日中俄总理第二十一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都有关于这两大倡议对接的内容。
目前各方正在就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经贸合作协议的签订进行积极磋商。这一文件的签署将会在法律与组织层面为相互协作以及欧亚经济同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体化项目对接打下基础。
“两个对接”及其落实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合作。首要任务是:促进相互投资便利化,提高生产合作水平、落实大型投资项目、共建产业园以及跨境经济合作示范区,在贸易、直接投资和贷款方面扩大本币结算规模,加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此外,中俄两国非常重视交通设施领域的合作,因此我们也在积极开展一些具有跨地区性质的大规模国际化项目,其中包括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干线的进一步建设、俄罗斯北方航道以及中俄界河跨境大桥的建设等。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大背景为中俄蒙三方合作赋予了新的内涵,为三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
“从加里宁格勒到萨哈林州,我国所有地区,都向中国出口商品”
环球时报:年,中国对俄投资额较过去几年有了大幅增长,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些投资的方向主要是哪些领域?您认为,中国对俄投资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双方在投资合作领域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理顺?
杰尼索夫:今年一季度中国对俄投资确实有所增长,投资额为1.84亿美元,增幅28.7%。希望这一良好的势头能得到保持。不过这还不能称为具有突破性进展。两国几年前组建的政府间投资合作委员会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这一机制推动下,在国家层面为两国的商界人士就保护双向投资、消除合作中存在的壁垒创造了一系列有利条件。这一成果是在4月12日莫斯科中俄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达成的。根据此次会议修订的联合投资重点项目清单,现在已涵盖73个项目。
俄政府批准中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修正案,是消除两国双向投资障碍的重要举措。此外,俄央行允许在俄银行用人民币补充法人注册资本,这也有助于中方对俄罗斯投资的增加。
中国对俄大型投资项目有:丝路基金以战略投资方的身份收购俄罗斯西布尔集团10%股权(约合10亿美元),以及厚朴投资挟1亿美元加入贝斯特拉亚区采矿选矿联合工厂项目(采矿冶金业的上市公司“诺里尔斯克镍”)。
此外,俄罗斯远东超前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为外国投资商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也为扩大两国间的投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另一方面,俄罗斯商界也会对在华联合项目进行投资。比如俄罗斯制铝公司UnitedCompanyRUSAL与中国的河北欣意电缆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同创建电缆生产企业的项目协议。
环球时报:在您看来,中俄的经贸结构和合作形式有哪些新变化?
杰尼索夫: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提到两国元首制定的目标——年中俄贸易额提升至亿美元。去年的数据显示,两国间的务实合作已经回稳向好,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2%,达到亿美元。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中俄间贸易依旧保持着良好态势,我认为,到今年年底,我们可以向既定目标更近一步。
双边经贸合作向好与国际整体形势的好转有关,同时也得益于中俄贸易品质的提升,包括合作体系与形式的改革。比如,去年俄罗斯对华机械技术类产品的出口额增长了35%。中国商界对俄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