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辈子,能耐还在其次。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
文|孔令娟
来源|华商韬略(ID:hstl)
···
厚朴错过格力,让外界意外。
神秘的厚朴基金成立十二年,没有官方网站,没有对外联系方式,但关于其创始人、中国第一代本土银行投资家方风雷“呼风唤雨”的江湖传说从来不少。
/1/
方风雷的父亲本姓李,革命时期做地下工作,为了隐藏身份改名换姓,一直沿用到解放后。动乱年代被批斗,其他兄弟都改回李姓换了名字,唯有方风雷保留了自己的姓名。
它取自龚自珍诗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也是“五洲震荡风雷激”的风雷,前加一个“方”字,颇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意味。
担大任要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方风雷16岁被下放到内蒙古插队劳动,后入伍当兵、进厂做工。直到高考恢复,他才迎来人生转机,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
新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风雷上大学时辅修了经济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外经贸部。此时他已经30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曾任河南省委书记办公室副主任的王忠林写文章回述,年,方风雷跟随外经贸部纪检委办案组到河南外贸系统调查。
一年下来,他没调查到什么,却看到了体制僵化。不过,彼时中原大省改革热情高涨,正在广开言路、广征良才。善于思考的方风雷被省领导看中,留了下来。
这一年,河南还邀请莫干山会议的青年经济学家组建“河南经济咨询团”。顾问团往往是老领导、老年人组成,咨询团则表示向敢说敢干的年轻人请教。
河南省不仅向青年经济学家们咨询,还给了他们实职。朱嘉明是河南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主任是省长。黄江南担任对外经贸委员会副主任。
这开创先河之举,一方有魄力,愿提供试验田;一方有激情,渴望大干一场,双方一拍即合,年就结出五大硕果,方风雷组建的中原国际贸易公司就是其一。
朱嘉明、黄江南与翁永曦、后来令贪官胆战心惊的王书记当时被称为“改革四君子”。年,四人一起熬了数夜,写成预测经济将出现衰退的报告。
报告上传到中央后得到重视,他们成为给领导汇报的最年轻学者。正是这一经历,让王从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实习研究员转到了经济领域。
“四君子”还是年莫干山会议的主要推动者。会议期间,百余名青年经济学家不眠不休,围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若干专题不停地讨论、争论,导致会议结束时大半人病倒了。
这次会议使得一批青年经济学家脱颖而出,也吸引了各方前来招贤。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方风雷也不甘落后。河南建业董事长、与他共事过的胡葆森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描述他:“一个不安分的人,具有巨大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量。”
此前,外贸是中央绝对控制领域,但方风雷却提出河南设立自己的贸易公司,从国家统管中走出来。胡葆森将他的想法写成申请报告,交到了黄江南手上。
黄江南此时正想着如何打开外贸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因此对这一大胆建议绝对支持。他积极向上推荐、力排众议,使得中原国贸得以诞生。
正是因为有了中原国贸,使得年以前引进外资只有万元的河南,到了年已达到2亿,外贸增长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
年,方风雷又一手促成了中原国贸与河南国际信托等三家公司合并,成立中原集团。他还参与了中国首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方案设计和早期筹备。
交集越来越多,让方风雷和黄江南、朱嘉明成为莫逆之交。此后,他们相继离开政界,但是彼此的默默支持和思想滋养则是源源不断。
这一段岁月,方风雷热血沸腾,上下求索。他应该没想过日后会弃政从商,成为“造雨人”,只是尽情享受这种亢奋,肆意挥洒激情。
/2/
年,方风雷前往美国,不过英语还没学好就回来了。他最熟悉、最通透的还是中国,九二春风也感染了他。
方风雷奔向最火热的海南,在建行下属一公司搞酒店开发。这年冬天,他到美国参加弟弟婚礼,在经济学家刘国光的介绍下,认识了曾任世界银行北京处首席代表的林重庚。
虽然年任期结束回美,但林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