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
TUhjnbcbe - 2021/2/10 14:02:00
胡希恕解读《经方》讲座第二部分金匮要略十一、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附子粳米汤方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粳米?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这也是温药,这不是腹满,是“胸胁逆满”。这是由于腹中有寒气,寒和水气,就是腹里头既有寒,同时也有水气,所以才有“雷鸣”,肠鸣得厉害。“切痛”者,痛得也相当的凶。所以这个方子,它治寒疝的,也治疝气痛,但是得有这种情况,主要的是胸胁逆满呕吐。这是从用药上看出来的。附子粳米汤这个方子挺好。对于寒疝,等我们讲完了我给集中给你们讲一讲。寒疝,现在用这个方子的机会也有,如果这个人呕吐,胸胁逆满,雷鸣腹痛得厉害,寒疝也可以用此方;不是寒疝,一般的虚寒肚子痛得厉害也可以用。咱们看看这个方子,大家就明白了。它主要是用附子,附子这个药一般都知道是祛寒。但是对寒疝来讲,祛寒就不够用了,怎么讲呢?寒疝现在包括多少病呀,很多呀,第一个就是小肠疝气,小肠疝气就发生在中腹以下。宰猪、收拾猪,大概都看到过吧,就是网油儿把肠子包裹着,摘这个东西挺费劲,咱们叫做水油,水油有点味道儿,它就是在肠子外头,有个网儿整个把肠子都包着。那么身体弱,主要是弱,弱到什么地方呢?组织虚驰了,本来原先没有什么缝儿,结果裂缝了,肠子漏下一块去,坏了,疼得简直是不得了,这咱们叫它小肠疝;那么也有掉一块油的情况,卡在那儿,也是疼。那么这不关乎寒,不是寒而是虚,主要是虚。附子、乌头呀,它就能够把组织振兴起来,它不是松弛吗?(附子、乌头能使它)紧张,恢复它,所以小肠就能回来。它不是寒的问题,古人只能看到寒的问题。(上面)这是我们根据现代医学上参考着研究了,也不一定对,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还有一种疝痛,寒疝的疝,就是痛,剧痛。怎么叫寒疝呀?遇到冷它就发作,有这种病的人也不是天天发作,遇到受寒啦、天凉啦,它容易发作,事实也是这样的,所以古人把它叫做寒疝,就把病的原因归到“寒”上。那么我方才说的那种(小肠疝)与寒没关系。还有一种,就是现在说的肠梗阻,肠子折叠了,也都由于松弛,肠子本身松弛了,它拧劲儿。平时的健康人的组织都是相当的紧,不会松弛到那个份上,如果松弛到那个份上,这也是疝痛,也表现出四肢冰冷等等,影响到了消化系统嘛。咱们说血不到手,手就凉了。血不到足,足也冷,它这时显出了一片虚寒的状态。那么,这个也是器质上的病变,也并不是关于寒的问题,这个也很多呀,所以我们后头要讲乌头汤。还有一种起因是蛔虫,古人给起名叫虫疝,就是虫积,这东西特别多,尤其是蛔虫,咱们现在说是跑胆道里头去了,那个疼法,古人叫做虫疝,我们就要用大建中汤,里面有蜀椒,蜀椒杀虫,虫子遇到蜀椒、干姜啊,常常出来,这个我们后头要讲的。寒疝,结合现在这些病,如肠梗阻、肠折叠,换言之是肠子有闭塞,现在得这个病,西医就要马上手术,不动手术,折叠、扭转的地方就坏死了,西医非动手术不可,中医不这样,这个后面我们要讲。我们方才讲附子粳米汤,它有治寒疝的情况,但是得合乎它的条件。根据这个药,半夏治呕逆,祛水治呕逆;附子振兴机能的沉衰,使松弛(变得)紧张起来,不一定它就是起“温”的作用,搁旁的温性药就不行;甘草、大枣、粳米这都是甘缓止痛药,用这些药以止痛。所以,往上来,有寒有水气,胸胁逆满嘛,呕,肠鸣切痛,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就是寒疝也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寒疝我们还没讲呢,在这我略略提提。、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厚朴三物汤方厚朴?八两大*?四两枳实?五枚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纳大*,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怎么叫痛而闭者,他的话都简得很。痛,腹满痛,腹胀满而痛,大便不通,就是这样啊,用厚朴三物汤。你看看这不就是小承气汤嘛,厚朴、积实、大*这三个药就是小承气汤,但是厚朴与积实的量,你对着《伤寒论》小承气汤就看出来了,都增量了。也就是这个方剂以厚朴为主,而小承气汤以大*为主,厚朴三物汤把大*搁到次要地位。厚朴三物汤这个方子咱们在用的时候,大*的量还是相对较大。不过它这个“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五升就五付了,五付要是四两,那也不算大。有几付,拿几除,(四两除以五付)不到一两,拿现在说不到三钱,我们用大*一般若不是真正的大实大热,用6克蛮好啊,把厚朴、枳实增大量就行了。这都是说实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枳实?四枚(炙)大*?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这个地方也很好,当然是有柴胡证,肯定的,可是单提“心下”,这与承气汤不同。我方才也讲了,承气汤,比如大承气、它通便,对下边起作用厉害。大承气汤的形成,是由下往上,开始燥屎,大便干,逐渐往上影响到胃,影响到胃那就很重了,我们方才讲的那节就是了(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他说潮热谵语者实也,不能吃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不能吃里头有东西了,不光在下边了。要是能食呢,但硬尔,大便硬了。总而言之,也得用大承气汤。可是柴胡剂与大承气汤不一样,柴胡剂“由心下来”,两胁、心下(而承气剂由下往上影响到胃)。所以我们用药呀,该用下剂,若病在胸胁心下的部位,你要用承气汤一点用都没有,你不信你就试试,总要配合柴胡,它治胸胁啊。所以大柴胡开始就告诉你“心下急”,心下急就是心下这块儿较憋,不但憋,你要按它还疼,这就是心下急的症候。那么大柴胡汤证,它(《金匮要略》)在这里略去了,为什么略去了,在《伤寒论》里讲得很多了,读书的人在这里会想到它有大柴胡证,呕逆、胸胁满是准有的。但是大柴胡汤证它这个满“在心下、两胁,不是在底下”,这个症状你要是不用大柴胡汤而用承气汤,没用。用三物厚朴汤,也没用!所以用药,你不按他这个书上说的去用,你就掌握不了。认为什么上焦的病,动辄用大柴胡汤加减,(这是不对的啊,是误治!)它不在底下,你搁泻下药攻大便(是错误的),所以大承气汤一再强调,有燥屎,到这个份上,用大承气汤去治,正才是用它(大承气汤)的火候啊。(此处金匮条文)它不说心下如何如何,当然要到心下了,大便再硬,那更了不得了,那非大承气汤不可。那么柴胡证开始来,它就从上面(而承气剂是由下往上影响),胸胁满,心下急,郁郁微烦,都在这里(上面)呢,所以特别提出来了“按之心下满微痛”,按着肚子却没什么疼痛等异常,就是肚脐以下的部位,不怎么异常。那么这时候你要用泻药,要是用承气汤就不行了,得用大柴胡汤。这都好呀,这好在文章简,就是我讲这个,你们对照着(前后看),心里头就有数了,为什么也是腹满,这儿搁个大柴胡汤,那儿搁厚朴三物汤,其中的分别,究竟在哪儿啊?就这两个方剂,你们好好地认识就行了,这都很重要。所以《金匮要略》这本书,不好讲得很。要不然(不前后对比分辨的话)讲“心下满痛用大柴胡汤”,一点趣味也没有,他也白写这一条,呵呵,(尽管简略,其实)他有作用的。大柴胡汤咱们在《伤寒论》已经讲过了,就不再详细讲了。(编者按:以上内容摘自《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学苑出版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