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匀。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p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是无名的、质朴的,虽小,天下没有人能使她臣服。
侯王若能守住她,万物自然来归顺。
天地间和谐交融,自然会普降甘霖;人民不知出自何人命令,但自然沐浴恩泽。
万物兴起产生名称,名称有了,就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正如道在天下运行,就像山川河谷终将流归江海那样自然。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中,老子把宇宙规律引申到*治上,阐述了国君如果能遵循道的规律,谦卑退隐、不争名利,万民自然就会归附于他。
本章共为六个层面来阐述:
第一层面,“朴”是道的品德。
第二层面,坚守道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
第三层面,能守住道的人,就是守住了天地的根本。
第四层面,产生世界万物之时就是“建制”,也就开始“有名”。
第五层面,道与万物的关系就像川谷与大海关系。
第六层面,守住中正,为有道。
今天,我们进入第一层面,“朴”是道的品德。
首先,“道”的四个根本属性。
老子在本章开篇即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这句话只有短短十三个字,却讲出了“道”的四个根本属性,也就是道与天下万物在本质上的区别:
道的第一属性:是“常”
“常”也就是宇宙源的永恒存在。
在整个宇宙中,只有“道”具备永恒的属性,其他所有万物都是“无常”的。
道的第二属性:是道隐无形的“无名”状态。
宇宙中,除了道以外的万物都有“名”,但它们的名都是基于“有”的;只有道的名是基于“无”的。
所谓“名”就是具体的表现形式;“无名”不是没有“名”,而是道的“名”太多、太繁杂、太大了,已经到了根本没法去形容的地步——因为,道能阴能阳、能张能驰、能存能亡,宇宙中万事万物所有的“名”都是道的具体表现,所以道只能“大名无名”了。
道的第三属性:是淳朴、质朴、真朴、厚朴的“朴”。
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里,我们就讨论过这个“朴”——它是包罗万象、融会贯通、万法归一、至高无上的。
“朴”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状态,这个状态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那个状态。整个宇宙中除了道,没有任何事物能具有这种态势。
而且,老子直接说在天地初生之前,就有一“物”已经混成了——注意,这不是一个虚无的哲学概念,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质,也是一种具有无穷变化的强大能量;这也是之后形成宇宙万物的唯一本源:道!
所以,老子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道的第四属性:是“虽小,天下莫能臣”。
道其实是无边无量的无限之“大”,但为什么这里老子又说它“小”呢?
第一,因为道具备所有“小”东西的一切外部特征。
比如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四章中说:道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的——这里说的就是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她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已经微小到可以忽略了。这就是“虽小”。
第二,道看似微小,但宇宙万物却都臣服于她。
在第四十三章中,老子说:道可以“无有入无间。”
意思是道这种没有形体的能量,却可以自由往来于没有间隙的任何物质中。就像钻石虽然是地球上最坚硬的物质,但光却可以肆无忌惮地穿行其中。
实际上,道就是能量,就是朴,就是无极,万事万物呈现出的状态都是“道”。
但为了方便理解,老子在表述它的规则性时,称它为“道”;表述它的物质性时,称它为“能量”;表述它的状态时,称它为“朴”;表述它的演变功用时,就叫它“无极”……
这些名称虽然不尽相同,但本质上都是指向同一个地方:道。
在第三十四章中,老子也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的陈述,这是在说:道衣养万物,但她总是无欲无求、无我无名地默默运化,所以似乎渺小到让人们都忽略了她的存在。
道虽小,但如果天下人都能守朴归道的话,那么:
智者可以为能臣,造福黎民;
勇者可以为武士,保家卫国;
巧者可以为工匠,推陈出新;
力者可以担重任,泽被一方。
总之,道虽然看似微小,但冥冥中却主宰着天地万物,她无论遇到什么形而下的东西,都能生出妙用——所以,证道者可以是贩夫走卒,也可以去拜相入仕……无论他做什么,他证悟的规律都能生出妙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别人并非臣服于统治者、专家或父母师长等这些“名称位份”,而是臣服于质朴无名的大道。
谁能“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谁就自然会得到别人的拥戴和归附,这就是“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的意思。
如果一定要说臣服,那么万物只会臣服于道,而不可能反其道而行之。
其次,遵守道的效果。
老子接下来说:“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是幽深细微、浑然一体的,无法形容和描述。虽然显得渺小、看似无形,但普天之下,无人能操控它,万物皆臣服于她。
领导者如果能敬畏并遵循大道,天下万民就会自然而然地归服安顺。当天清地宁、阴阳和合,就会降下甘霖滋润万物;谁也不必去强行控制它,但雨露却自然均施。
“万物将自宾”中的“宾”有礼敬、臣服、归顺的意思,与上文中的“天下莫能臣”前后呼应,表明了道的力量普遍存在于天下万物之中。
所以,真正能令人臣服的,不是武力、财富、地位、知识,而是你是否拥有了道?
就像植物具有趋光性一样,当我们像太阳一样温暖光明、普照四方时,所有植物无需你去召唤,都将努力向着你的方向生长!
这里的“侯王”不仅指世间的领袖、管理者,同时也指每个人自己——因为,我们都是自己身体、家庭、生命的侯王。
同样,这里的“万物”也不仅指我们身体外的万事万物,还指我们身体内的所有细胞子民、以及我们的员工、子女、亲朋及有缘众生等。
因此,如果我们效法道,也可以使得万民自动来归附;也能达到天时风调雨顺、生活安定和谐、事业持续发展以及身心宁静健康,从而上升到“天之道,不求而自应”的境界。
这就是遵守道的第一个效果:可以令“天下莫能臣也”。
《道德经》是春秋时代老子的哲学作品,被誉为万经之王,全文五千字,是道教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中的内容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警醒,以下是小编根据书资料总结的5句经典名句,有不全面之处,请多包涵。
1、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译文:德是什么,就是凭良心做事,失去德之后,大家对良心不再相信,就开始讲仁。
仁是什么,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考虑,但是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然后就讲义,义是什么?就是你做的事情要合理,不合理就不行。不合理就是不义,比如说不义之财,就是用不合理的方法赚到的钱。
最后义都丢失了,就只剩下礼了,礼是什么?
就是要礼貌,人与人之间就谈礼貌了,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又是另一种行为模式,这就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忠诚已经没有了,人的信用也出现危机了,大家彼此都开始不信任了。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第四十章
译文:“反”在这里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返回原点,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第二个是相反,任何事情发展到最后,一定是物极必反,一定会发展到事物的反面,互相转化。
第三个是相辅相成,两个对立的事物能够相互促成,就如车轮,前面的轮子和后面的轮子需要相互配合,同时发生,车才能往前走。这是道的规律。
弱者道之用,则是说一个人自处柔弱,才是道最有效的运用。
比如钢铁很坚硬,我们怎么都没法把它弄弯曲,不能弯曲就没办法很好的运用,因此你要把它加热,弄柔软,这样才能做出你想要的形状,才能为你所用。
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译文:最圆满的东西,里面似乎还是有欠缺的,就如月亮最圆的时候,它已经开始缺了,这样才有变化的余地。
在最充满的地方,总是会有点空隙,不可能全满,全满就没办法用了,就不能变化了。
如瓶子里的水装得太满,没多久就会气化蒸发掉了,看起来就没有那么满了。
特别直的东西,看上去是弯曲的,比如很直的一条线,如果很长很长的往过去,就没那么直了,因为各种物理现象,就会看起来没那么直。
很灵巧的人,也会看上去很笨拙,因为有些东西的手就能很灵巧的做出来,而另外一些东西,他就没办法做好,因为人是各有所长的,他的灵巧是在他擅长的地方。而不擅长的地方就显得很笨拙。
真正善于辩论的人,看上去没有太多的漂亮的话,感觉很木讷,不会说话的样子,他们往往知道得太深入,知道凡事都没有绝对,所以不敢乱讲话,不敢乱保证,所以看上去没那么会说话。
4、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
译文:这是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话,治理一个国家要像烹调小鱼一样。小鱼是什么样的呢?做过菜的朋友都知道,小鱼的肉很嫩,经不起折腾,所以要很小心,不要搅动的动静太大,否则小鱼就被搅烂了。
因此这里老子就是告诉我们,治理大国,就不要去打扰百姓,要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就是按照自然的发展规律让百姓安居乐业。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农忙的时候农忙。
5、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道德经六十四章》
译文:这里的“无为”指的是不违反自然的规律,不违反大道的规律,圣人就永远不会失败。做事情能够不随心所欲,逞能勉强的去做,便也不会遭受到损失。
如果你不按照事情的发展规律,控制不住内心的贪欲和求胜之心,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就很容易胡作非为,把事情做砸,遭到损失。
虽然道德经只有字,但是却字字珠玑,非常深奥,因此对对道德经这本书,很多伙伴都说看不太懂,所以,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读一下白话文图解的版本的《道德经》。
白话文图解版本的《道德经》,内容简单易懂,不但自己可以在书中寻找做人与处事的大智慧,还能跟孩子一起感受国学文化的熏陶,弘扬中华文化。
书中注释完整,除却原文外,还有完整版的解析,不用担心看不懂懂得困扰,而且书中还有多副的彩图,所以不用担心会枯燥。只要静下心来看完,相信都会对你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复阅读,结合自身的情况,就能在无形中,给生活带来其他的出口。
这套书是一套四本,全精装的书,内容简单易懂,印刷清晰,读完还可以收藏。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亦或是在商场中拼搏,都建议读一读道德经。不仅仅是能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最重要的反而是可以磨炼自己的心性。让自己能把浮躁的情绪慢慢沉淀下来。
所以,不论是经商还是为人处世,或者是身在职场,想要过的好一些,可以读读这套《道德经》。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种老子的《道德经》,读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理解的。有时间能在这繁杂的社会沉淀下自己,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而且这套书并不贵,只需要59.9块钱,现在随意吃个工作餐都要几十块钱了,而这套书却能看很多年,终身受益。
点击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购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