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or错位:身体是世界的密码》
[英]彼得·格鲁克曼,[英]马克·汉森著
李静等译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莎士比亚曾经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然而,现代社会中,我们却被诸如糖尿病、肥胖症等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困扰。我们的身体是否已经无法适应这个世界?我们的身体与环境产生了错位,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匹配or错位:身体是世界的密码》引用进化生物学、医学、人类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引领我们开启探索人类与其生存环境间微妙关系的奇妙之旅。
如果你艰难跋涉到海拔米的高处,第一想法一定是:“究竟为什么有人能好好地在这儿活着?我快崩溃了,要死了!”除非你准备花时间去适应新环境,否则你能做的只是走两三步,然后停下来喘气,再走两三步,再停下喘气,再走两三步……仿佛永无止境。你完全不能适应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生活——错位出现了。然而事实是,确实有人住在海拔这么高甚至更高的喜马拉雅山和安第斯山上,并且已经世世代代生活了好多年。夏尔巴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沉重的健康代价
很久之前,夏尔巴人中的大部分穿越喜马拉雅山定居在尼泊尔高山谷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喜马拉雅山脉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摩擦碰撞形成。由于长期遭受洪水和暴雪的侵蚀,喜马拉雅山脉的土壤被反复冲刷,大量矿物质流失。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缺乏碘的地方之一。人类必须食用碘,但是夏尔巴人在其生活的山区中却无法摄入足够的碘。直到20世纪中期,他们被马洛里、亨特等喜马拉雅登山探险队员发现后,才开始跟探险队交易物品,尤其是岩盐,这是夏尔巴人第一次与外界联系。
图
喜马拉雅山脉
研究发现,90%以上的夏尔巴人患有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是人体脖子上的一个腺体,位于喉的下端,能够分泌甲状腺素到血液中。这种激素由氨基酸和碘元素结合而成,食物中的碘元素要通过肠道才能被人体吸收。甲状腺素是人体基本功能维持正常运作所必需的,因为它决定着人体新陈代谢的速率。所以,由于食物碘含量不足,许多夏尔巴人新陈代谢缓慢。夏尔巴人的甲状腺有时肿得比脖子还大,外表畸形。不幸的是,增大腺体并不能解决问题,腺体如果无法从饮食中摄取足量的碘还是无法分泌甲状腺素。这样,身体就会不可避免地发出一些预示新陈代谢缓慢的信号,例如延迟反射、液体潴留、高血脂和体温降低。
在研究过程中,最让医生忧虑的就是,8个夏尔巴人中就有1人表现出碘缺乏病,有些人甚至从一出生就罹患了该疾病。一些人因为在胎儿时期患碘缺乏病而严重地影响了大脑发育。他们生来就成了呆小症(一种与碘缺乏病相关的严重智力缺陷病症)患者。虽然这些患者依然可以融入社会并承担有价值的工作,但他们大多是搬运工,大多整日提桶从峡谷溪流中打水再送水至山坡上的房屋。
很好地适应环境
夏尔巴人居住在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谷中,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健康代价。但是作为一个种族,他们通过一些其他方法很好地适应了崎岖山地的环境,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居住在那里。
他们克服了呼吸困难的问题,这对于常人来说非常困难。夏尔巴人还可以搬运重物到高海拔地区。一般搬运工可以承受的重量是30千克,而他们可以搬运双倍重量的货物上山,当然得到的报酬也是双倍的。一个夏尔巴搬运工一般可以搬运60千克以上的货物上山,这个重量可能比他的体重还重很多,同时通过搬运活动他们还可以锻炼出强壮的肌肉并增强肺功能。
夏尔巴人不仅仅是在生理上适应了所处环境,同时经过代代繁衍生息,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厚重的文化。这种文化与我们所熟知的文化并不相同。例如,有些地方实行一妻多夫制,且妻子的丈夫多为兄弟。这种习俗的出现也是为了帮助夏尔巴人适应其特殊的生活环境,比如当一个丈夫外出猎牦牛时,妻子需要有一个强壮的丈夫在家。
结论
当我们研究这些从夏尔巴人工作和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时,一些更宏观的生物学观点显现了。
1
首先,关于适应能力的问题。人类可以在某些极端环境中生存,这种环境所涉及区域可能比迄今所知的人类起源地非洲大草原还要偏远。我们可以使自身与多种环境匹配,像老鼠、蟑螂等其他动物一样,我们也有广泛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相反,许多其他物种需要精确地与某种小环境相匹配。企鹅能够适应在冰冷的大洋中捉鱼,在南极冰面上繁衍后代;印度豹可以在追逐黑斑羚时疾跑到千米的时速;变色龙或竹节虫则精于伪装术,使自己免于被食肉动物俘获。这些动物都惊人地与它们所处环境相匹配。
2
第二点经验是关于代价。北极熊不适应在热带地区生活,而马来熊也不能适应北极圈的生活。如果它们交换生活环境,都将难以存活。同样地,尽管人类已进化到可以居住在多种环境中,但这种适应力并非无限度的。虽然我们能够在极限环境中生存一段时间,但如果我们试图超越这些环境极限,必定要付出代价。
所以一个物种如果生活在与其匹配的环境中,则会繁衍生息。反之,则发生错位。环境与自身构造越是错位,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在《匹配or错位:身体是世界的密码》一书中称这种代价为错位范例,这种错位的代价往往是疾病,就像夏尔巴人栖居于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谷中,造成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高发。
研究中,本书作者也在不断思考我们渴望的“现代环境”是否也超出了人类的适应范围,如果是这样的话,当代发达国家是不是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某种代价?当他们意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意义,《匹配or错位:身体是世界的密码》这本书由此诞生。
?
图书信息
?
内容简介
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经典进化论,到主张“命由天定”的基因中心论,到否定获得性遗传、强调进化渐进性的现代综合理论,遗传生物学发展一日千里,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索从未止步。本书试图通过剖析“发育可塑性”这一关键性问题,厘清有关基因与环境的争论。作者阐述了个人发育与种群演化这两个发生在不同时间尺度的生命事件,从此出发,探讨了自然环境如何与人体发生关联、人体又如何在与自然环境的博弈中坚守着自身的生理密码。
作者在书中提出诸多问题却未给出明确答案,但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指出,我们的身体伴随着进化逐渐形成,却无法同我们为自己创建的外部环境相匹配,而人在发育早期所处的环境将对我们的一生造成深远影响。由此,作者提出警告:“人类即使没有移居到不毛之地,同样也可能生活在危险环境中。”
作者简介
彼得·格鲁克曼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儿科和产期学教授、医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奥克兰大学国家生长和发育研究中心主任、南安普敦大学荣誉教授,曾获得无数国际性奖励,包括新西兰国家最高科学奖卢瑟福奖章。
目录
试读
>
资料: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编辑:沈阳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